随便聊聊——关于彩礼和陪嫁
点击数:60 | 回复数:1 | 收藏数:0 | 最后回复发表于2024.12
1楼
- 西祠胡同
- 发表于 2024.03.21 16:02:01
原创 一条河豚鱼 微信公众号:西祠婚后空间 2022-10-08 10:34
昨天看到一篇贴子,说本来准备结婚的小两口就因为一件小事分手了。男孩父母给准备了现成的房子,装璜好了。女孩要了彩礼(没说是多少),男方也给了,婚事就这么定下了。
之后男孩妈妈问准儿媳能不能陪嫁一辆车,说家里啥都不缺,就是儿子的车有点旧了,想换辆新的。女孩回家问妈妈,妈妈很生气,然后女孩也跟对象生气,最后分手了。
我看完第一感觉,这事情不能问吗?我咋觉得问了很正常啊,是我神经大条还是怎么着?看了下面跟贴,好多人说男孩妈妈错了,不该问,吃相难看什么的,我都怀疑自己不正常了。
我害怕自己万一将来遇上这种事,碰到亲家问我要这要那,我还觉得是正常的,傻乎乎地跟他们商量来商量去,但其实是亲家根本拿我们“不吃劲”,心里早就笑话我们是二百五。那也太可怕了!
不过后来跟贴风向又变了,说女孩妈妈太双标了,自己能直接开口要彩礼,人家连陪嫁都不能问了。我又稍稍放心,觉得自己正常了。
下面我说说我自己的想法哦,就是随便聊聊,也不知道自己将来有没有机会碰到这种事,权当纸上谈兵,大家看看有没有道理,有不同看法的也欢迎指出来。
首先我认为两人相爱还是不可缺少的,有爱就容易相互迁就、包容,能解决很多问题。都说钱能解决99%的问题,那爱应该也能解决80%的问题吧?这两位因为这点小事就分手,恐怕也没多少爱。
人生漫漫几十年,得经历多少事啊,婚后柴米油盐,要消磨多少爱啊,本来就没什么爱的婚姻,又能有多少力量去抵御风雨呢?没有爱的两个人,又怎么能携手同心,建好一个稳固的家庭,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港湾呢?
我几年前看过一个系列纪录片,都是真人真事,说的全是“洋女婿”的事。其中一个家境优越的俄罗斯小伙子,职业是摄影师,因工作需要来到中国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拍摄风光纪录片,村长指派一个本村的年轻姑娘做他的向导,小伙子爱上了这个姑娘。
姑娘父亲是个固执的老头,对外国人心存偏见,不允许女儿远嫁,想方设法拆散他们。无论他怎样无理,小伙子都默默承受,甚至老头天天让他挑柴挑粪,把他累吐血,他都毫不退缩。
马呀,把我看得感动坏了,连我老公都感叹,比中国小伙子强多了。最后当然也感动了女孩父母,成就一段美满的跨国姻缘。
对他们来说,什么房子车子彩礼陪嫁,世俗的乱七八糟,都不能将他们拆散,这样的婚姻过起来不会觉得人生苦短,只会幸福绵长。
当然这样的爱一般人都不会碰到,那么求其次,有点爱,双方性格合拍或互补,在一起有的聊,又门当户对,尊重风俗,跟大家差不多,都自觉地做好自己应当应份的事,日子过得四平八稳,也算不错婚姻了。
而现在,给我感觉,连这样普通的、只能算是“及格”的婚姻竟然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了。
关于彩礼的事曾经让我感觉很困惑,因为在我33岁之前,我几乎不知道结婚还有彩礼这回事。只是小时候有一次听广播说到彩礼重、结婚难什么的,问过我父母,彩礼是什么?他们说,那是农村才有的风俗,我们南京没有。
后来我家三姐妹结婚了,也没要过什么彩礼,包括我们周围的邻居、同学、同事,全都没有这一说。但我们南京有个说法,男方要给女方买“三金”和买衣服的钱,通常总共也就一两万吧(90年代)。
33岁时我进了婚版,慢慢听说了彩礼的事,有版友不相信南京没有彩礼,说全中国都有。我说南京真没有,就是婆家买“三金”,再给一笔买衣服的钱。她说那买衣服的钱就是彩礼,只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。好吧,她这样说,我也能接受。
但是南京有陪嫁一说,而且是陪嫁越多越光荣、姑娘在婆家越硬气。80年代,我们那条街上有个“首富”,家里是开饭店的,他家姑娘出嫁,陪了一卡车的东西,敲锣打鼓地转了几条街“示众”,真是风光无限。
可是我在婚版谈到无彩礼陪嫁多的事,又遭到嘲笑了,说南京人傻,喜欢“二姑娘倒贴”,婆家能看得起吗?这下我又糊涂了,不是陪嫁越多腰杆越硬吗?怎么又变成婆家看不起了呢?
这事说明了风俗的力量,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入乡随俗,嫁到讲究彩礼的地方该要就要,在婆家能承受的范围内越多越好,因为“贵”,婆家格外珍惜,生怕鸡飞蛋打。
嫁到讲究陪嫁的地方,在娘家能承受的范围内尽量多带嫁妆,你实力强大,婆家自然不敢怠慢,生怕你这个金凤凰飞走了。
我们那个时候(90年代),嫁妆一般不会带张存折,里面一串数字,那没用,将来零零碎碎地花在生活上了,看不见摸不着的。跟婆婆吵架,婆婆会说,这家里家外的,哪样东西是你添置的?哎马,简直是吃“闷亏”啊。
所以我们那时候讲究钱一定要花在明面上,你用的家用电器、家俱、睡的床、骑的车都是我买的,我的嫁妆无处不在,我的“影响力”方方面面。
但是进入2000年,又不一样了,过去那种男方出房子、女方出电器家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,主要跟“新婚姻法”的改动和房产升值太快有关,谁都害怕自己变成冤大头,加上离婚率的上升,婚姻中的“算计”多了起来。
再说本文开头提的男孩妈妈问女孩能否陪嫁汽车的事。那贴没细说房子的事,只带了一句“男孩家买的,装璜好了”,我就默认没贷款,也没加女孩名。同时当地风俗有彩礼、有陪嫁。
既然有彩礼,也按数给了女方要求的彩礼,那么女方陪嫁,也是理所应当的事。双方商量一下,陪嫁陪什么,能不能陪小家正好缺少的汽车,有什么不可以呢?至于大骂婆婆吗?
结了婚就是一家人,家里缺点什么,怎么买、由谁来买,不能提吗?问都不能问吗?那陪嫁钱准备干嘛呢?不是说,男方的彩礼和女方的陪嫁是双方父母给小家的启动资金吗?启动资金的用途难道不能包含汽车吗?
女方如果怕吃亏,买车的钱不能高于彩礼的数额就是了,这样等于没动自己的嫁妆钱,或者说没有倒贴,就可以了啊。当然如果彩礼是为了给父母要养老钱或者给兄弟要娶妻的钱,就另说了,这样的家庭男方父母也未必愿意结亲。
我说的是彩礼和嫁妆都是给小两口自己、给小家做启动资金的,那这样的钱用来买车,在我看来再合适不过了,有什么好生气的?居然还闹到了散伙的地步。
当然也许,女方就是想让彩礼和嫁妆全都变成一串数字,放在自己卡上,甚至用自己父母的名字存起来,也不打算将来贴补生活,只为万一过得不好,随时抽身走人。
甚至也许,都不应指责女方留一手,因为男方早就防备在先了。只能说,这样的夫妻感情太淡了,淡到经不起一点点稀释,像这样的即使勉强结了婚,将来随便遇点事都能让他们分崩离析。
试想怀孕、坐月子、带娃、婆媳矛盾,哪样不比问问嫁妆买什么来得大?离婚率就是被这样根基松散的家庭给提上去的。
昨天看到一篇贴子,说本来准备结婚的小两口就因为一件小事分手了。男孩父母给准备了现成的房子,装璜好了。女孩要了彩礼(没说是多少),男方也给了,婚事就这么定下了。
之后男孩妈妈问准儿媳能不能陪嫁一辆车,说家里啥都不缺,就是儿子的车有点旧了,想换辆新的。女孩回家问妈妈,妈妈很生气,然后女孩也跟对象生气,最后分手了。
我看完第一感觉,这事情不能问吗?我咋觉得问了很正常啊,是我神经大条还是怎么着?看了下面跟贴,好多人说男孩妈妈错了,不该问,吃相难看什么的,我都怀疑自己不正常了。
我害怕自己万一将来遇上这种事,碰到亲家问我要这要那,我还觉得是正常的,傻乎乎地跟他们商量来商量去,但其实是亲家根本拿我们“不吃劲”,心里早就笑话我们是二百五。那也太可怕了!
不过后来跟贴风向又变了,说女孩妈妈太双标了,自己能直接开口要彩礼,人家连陪嫁都不能问了。我又稍稍放心,觉得自己正常了。
下面我说说我自己的想法哦,就是随便聊聊,也不知道自己将来有没有机会碰到这种事,权当纸上谈兵,大家看看有没有道理,有不同看法的也欢迎指出来。
首先我认为两人相爱还是不可缺少的,有爱就容易相互迁就、包容,能解决很多问题。都说钱能解决99%的问题,那爱应该也能解决80%的问题吧?这两位因为这点小事就分手,恐怕也没多少爱。
人生漫漫几十年,得经历多少事啊,婚后柴米油盐,要消磨多少爱啊,本来就没什么爱的婚姻,又能有多少力量去抵御风雨呢?没有爱的两个人,又怎么能携手同心,建好一个稳固的家庭,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港湾呢?
我几年前看过一个系列纪录片,都是真人真事,说的全是“洋女婿”的事。其中一个家境优越的俄罗斯小伙子,职业是摄影师,因工作需要来到中国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拍摄风光纪录片,村长指派一个本村的年轻姑娘做他的向导,小伙子爱上了这个姑娘。
姑娘父亲是个固执的老头,对外国人心存偏见,不允许女儿远嫁,想方设法拆散他们。无论他怎样无理,小伙子都默默承受,甚至老头天天让他挑柴挑粪,把他累吐血,他都毫不退缩。
马呀,把我看得感动坏了,连我老公都感叹,比中国小伙子强多了。最后当然也感动了女孩父母,成就一段美满的跨国姻缘。
对他们来说,什么房子车子彩礼陪嫁,世俗的乱七八糟,都不能将他们拆散,这样的婚姻过起来不会觉得人生苦短,只会幸福绵长。
当然这样的爱一般人都不会碰到,那么求其次,有点爱,双方性格合拍或互补,在一起有的聊,又门当户对,尊重风俗,跟大家差不多,都自觉地做好自己应当应份的事,日子过得四平八稳,也算不错婚姻了。
而现在,给我感觉,连这样普通的、只能算是“及格”的婚姻竟然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了。
关于彩礼的事曾经让我感觉很困惑,因为在我33岁之前,我几乎不知道结婚还有彩礼这回事。只是小时候有一次听广播说到彩礼重、结婚难什么的,问过我父母,彩礼是什么?他们说,那是农村才有的风俗,我们南京没有。
后来我家三姐妹结婚了,也没要过什么彩礼,包括我们周围的邻居、同学、同事,全都没有这一说。但我们南京有个说法,男方要给女方买“三金”和买衣服的钱,通常总共也就一两万吧(90年代)。
33岁时我进了婚版,慢慢听说了彩礼的事,有版友不相信南京没有彩礼,说全中国都有。我说南京真没有,就是婆家买“三金”,再给一笔买衣服的钱。她说那买衣服的钱就是彩礼,只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。好吧,她这样说,我也能接受。
但是南京有陪嫁一说,而且是陪嫁越多越光荣、姑娘在婆家越硬气。80年代,我们那条街上有个“首富”,家里是开饭店的,他家姑娘出嫁,陪了一卡车的东西,敲锣打鼓地转了几条街“示众”,真是风光无限。
可是我在婚版谈到无彩礼陪嫁多的事,又遭到嘲笑了,说南京人傻,喜欢“二姑娘倒贴”,婆家能看得起吗?这下我又糊涂了,不是陪嫁越多腰杆越硬吗?怎么又变成婆家看不起了呢?
这事说明了风俗的力量,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入乡随俗,嫁到讲究彩礼的地方该要就要,在婆家能承受的范围内越多越好,因为“贵”,婆家格外珍惜,生怕鸡飞蛋打。
嫁到讲究陪嫁的地方,在娘家能承受的范围内尽量多带嫁妆,你实力强大,婆家自然不敢怠慢,生怕你这个金凤凰飞走了。
我们那个时候(90年代),嫁妆一般不会带张存折,里面一串数字,那没用,将来零零碎碎地花在生活上了,看不见摸不着的。跟婆婆吵架,婆婆会说,这家里家外的,哪样东西是你添置的?哎马,简直是吃“闷亏”啊。
所以我们那时候讲究钱一定要花在明面上,你用的家用电器、家俱、睡的床、骑的车都是我买的,我的嫁妆无处不在,我的“影响力”方方面面。
但是进入2000年,又不一样了,过去那种男方出房子、女方出电器家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,主要跟“新婚姻法”的改动和房产升值太快有关,谁都害怕自己变成冤大头,加上离婚率的上升,婚姻中的“算计”多了起来。
再说本文开头提的男孩妈妈问女孩能否陪嫁汽车的事。那贴没细说房子的事,只带了一句“男孩家买的,装璜好了”,我就默认没贷款,也没加女孩名。同时当地风俗有彩礼、有陪嫁。
既然有彩礼,也按数给了女方要求的彩礼,那么女方陪嫁,也是理所应当的事。双方商量一下,陪嫁陪什么,能不能陪小家正好缺少的汽车,有什么不可以呢?至于大骂婆婆吗?
结了婚就是一家人,家里缺点什么,怎么买、由谁来买,不能提吗?问都不能问吗?那陪嫁钱准备干嘛呢?不是说,男方的彩礼和女方的陪嫁是双方父母给小家的启动资金吗?启动资金的用途难道不能包含汽车吗?
女方如果怕吃亏,买车的钱不能高于彩礼的数额就是了,这样等于没动自己的嫁妆钱,或者说没有倒贴,就可以了啊。当然如果彩礼是为了给父母要养老钱或者给兄弟要娶妻的钱,就另说了,这样的家庭男方父母也未必愿意结亲。
我说的是彩礼和嫁妆都是给小两口自己、给小家做启动资金的,那这样的钱用来买车,在我看来再合适不过了,有什么好生气的?居然还闹到了散伙的地步。
当然也许,女方就是想让彩礼和嫁妆全都变成一串数字,放在自己卡上,甚至用自己父母的名字存起来,也不打算将来贴补生活,只为万一过得不好,随时抽身走人。
甚至也许,都不应指责女方留一手,因为男方早就防备在先了。只能说,这样的夫妻感情太淡了,淡到经不起一点点稀释,像这样的即使勉强结了婚,将来随便遇点事都能让他们分崩离析。
试想怀孕、坐月子、带娃、婆媳矛盾,哪样不比问问嫁妆买什么来得大?离婚率就是被这样根基松散的家庭给提上去的。
其它帖子
- 扫描电镜系列产品,看..
点击:6 / 回复:0
- 说说伺候老人这种事
点击:125 / 回复:0
- 在接受和无奈中忍耐
点击:38 / 回复:0
- 有个小困惑,是我太苛..
点击:41 / 回复:0
- 聊聊找女婿这事吧
点击:53 / 回复:0
- 双职工家庭现状
点击:65 / 回复:0
- 关于孩子
点击:44 / 回复:0
- 遥不可及的母爱
点击:34 / 回复:0
- 求助帖:关于孩子上学
点击:32 / 回复:0
- 聊聊关于生娃的事
点击:63 / 回复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