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聊我的青春逆反期
点击数:18 | 回复数:0 | 收藏数:0 | 最后回复发表于2024.03
1楼
- 西祠胡同
- 发表于 2024.03.21 15:46:16
原创 匿名网友 微信公众号:西祠婚后空间 2023-12-14 09:39
【网友投稿】
这两天看到大家聊教育各抒己见,我也心痒痒的,想凑个热闹,一起探讨。顺便也抛砖引玉,期待更多的精彩文章出现,让我们学习成长经验。
我生性豪爽、说话直接,如果有得罪人的地方,请大家包涵,不要见怪。
和很多人比起来,我的童年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幸福的。哥哥比我高三届,我小升初时他中考,我中考时他高考,所以父母盯他比较紧,对我是相对宽松的。
他们认为女孩要自信,所以父母对我夸奖也比较多。父母也不是那种传统家长制的,和我们经常说说笑笑,基本是平等的。
但因为我是那种外表大大咧咧,内心极其敏感的人,那些成长中的痛处,会在记忆中定格,所以能记得不少。
给大家说说我在青春期的叛逆事例,然后再谈谈我的看法,如果我是我的父母,怎么处理会更好。
当然,我现在已经不责怪父母了,他们那一代人很辛苦也很忙,要想倾听孩子,耐心对待孩子,前提是要有空闲时间。
我回忆这些,是为了让我们能吸取教训,避开前人踩过的这些坑。
我父母都是从农村考上来的大学生,他们认为自己没人管都能学这么好,如果有人管,应该会更有出息。
这种理念促使他们对我们兄妹管束较多,对我们的学习格外上心。特别是我爸。
以前每周只休一天,每到休息日,他会把我们俩带到他的办公室去学习,让我妈一个人在家洗全家的衣服、搞卫生、烧饭。
那时没有洗衣机,都是手洗。我妈自己上初中就住校了,对家务也不擅长,那么多家务做得累死了。每每看到隔壁夫妻周末一起忙家务,心生羡慕。
在我上初一时,我爸拼了命地学英语,得到了作为访问学者出国一年的机会,回国时可以带八大件电器。
我爸让我们每人说两件最想要的电器。我妈说洗衣机,还是洗衣机,可见我妈是恨透了手洗冬天棉袄的日子。
说到这里,还有一个笑话。因为我家用全自动洗衣机比较早,所以我没见过双缸洗衣机长什么样子。
和先生谈恋爱时第一次去他家,我指着阳台上的双缸洗衣机,好奇地问:“这是什么东西?”
我婆婆也是一个超级自信的人,带着一脸不屑:“洗衣机啊,没见过啊!”公公有点反应过来了,拉了一下婆婆的衣角,说:“人家用的是全自动洗衣机。”
我妈也想从小培养我们做点家务,我爸说“他们做得慢,有那个时间,你都做好了”。在我爸思想的影响下,我妈也对我们的学习时间看得格外紧。
我从小就比较叛逆,有点桀骜不驯,别人越想管我,我就越不服管,把精力都用在和父母的对抗上面了,争执不断。
我学习好像是为我父母学的,他们一不在身边,我就抓紧时间玩。我的智商都用在与我父母斗智斗勇上了。
我们家住在学校对面的宿舍区,父母每天吃过晚饭都喜欢去对面的校园里散步。这个时候就是我放飞自我的时候了。
他们一走,我就把电视机打开,等听到他们上楼的脚步声,赶快把电视机关了,把电视机布盖上,回到我的房间去。
结果我妈发现,电视机布被动过了,把我一顿训。下一次我就尽量照原样盖上电视机布。
没过多久,我妈又产生了疑心,她回家后摸了摸电视机的后面散热处,发现是热的,又把我骂一顿。
我再看电视的时候,就让电风扇对着电视机吹,等听到他们上楼的脚步声后,赶快把电视关了,把电风扇关了,放回原位,再把电视机布盖上,回到房间去。
没过不久,我妈又觉得不对劲了,回来以后她就打开电视,发现频道换了,不是她上次关电视时的频道。
以后我的负担就比较重了,一听到上楼声,赶快把遥控器调回到先前的频道,然后关电视,关电扇,电扇放回原位,盖上电视机的布。然后快速回到小房间。
一般都是我刚关上房间门,他们就进家了。好险!跟谍战片一样。我严重怀疑现在我的动作快,是不是因为那个时候训练出来的。
我父母不让我看小说,我就把语文书的包书皮拆下来,包在小说书的外面。我妈进房间,问我在看什么,我就把书合上,把包书皮给她看。
后来被她发现了,我就把语文书打开放在书桌上,把小说放在书桌抽屉里,抽屉拉开一小半,听到她推门进来的声音,就将身体往桌子上贴紧,这样就关上抽屉了,看上去好像一直在看桌上的语文书。这微小的身体举动,很快也被她发现了,又是一顿骂。
如果我是我父母,就不要盯着孩子的学习,有能力就提升一点孩子对学习的兴趣。没有学习兴趣,就算你在他的旁边盯着,想着他除了学习什么也干不了,他也会用发呆走神来对抗你的。
家长如果没能力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,也别把时间花在盯住孩子学习上面,让孩子的精力都花在与你对抗上面了。
有时我也想好好学习,有一次我在房间里学了整整两个小时,屁股一直没挪开椅子,这对我来说是很不容易的。
我出来上厕所时,满心希望得到我妈的夸奖。我妈在厨房忙,一看到我出来,说了一句你怎么又出来了?
这个又字,让我顿时觉得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,再也没有学习的动力了。之后对学习的兴趣更是下降。
如果我是我父母,会细心留意孩子的细小进步,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,不要老眼光看人,不要冤枉孩子。批评时要就事论事,不要说“你又这样,你总是这样”这类给孩子定性的话。
我妈心细,经常能发现我们的小错误。她性格固执,但脾气相对温和。我爸心粗,平时不怎么管我们,但脾气暴躁。
吃饭时间,我妈经常在饭桌上数落我们的不是,把小错误堆在一起说,听上去就好像这个人是十恶不赦的。听得我爸一头脑火,把我们狠狠地骂一顿,吃饭都不得安生。
我既烦我爸,也恨我妈。小学时有一次我给他们留了一张字条,大意是我要离家出走了,这个家让我失望,我永远不回来了。
盘算着爸妈下班回家的时间到了,我就出门躲在楼上。等爸妈回家以后,我悄悄下楼在门口听他们俩惊慌失措,然后互相指责,下楼分头找我。
他们慌乱的样子,让我十分解气;他们重视我的态度,让我十分受用。他们前脚刚出门,我后脚就进家门了。他们找了大半天,一无所获后失望地回到家,一看我自己回来了,很是激动。
在接下来的几天,都不会指责我了,但过不久又恢复原样了。我就再留下纸条,离家出走。后来他们习惯了,根本不出去找我了,我看这个方法不灵了,也就不再离家出走了。
我爸出国那一年,我上初二,喜欢看故事报和其他报纸,每天都看,我妈讲我也不听。开家长会时我妈就和班主任说了这件事,指望班主任纠正。
班主任和我本来就互相看不顺眼,她冤枉我做课间操时讲话,我在作文里提了这件事,她看了恼羞成怒,以后就看我不顺眼了,我也讨厌她。
我妈这一告状,她正好找到机会,讥讽了我一顿。我被不喜欢的人羞辱,当时简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。我把满腔怒气都撒到我妈身上,一回到家把我妈狠狠地骂了一顿。
如果我是我妈妈,不要跟班主任说孩子的缺点,特别是不了解的班主任。孩子的缺点,需要家长多花心思,让孩子一点点改进,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外人身上,那样也许会适得其反。
我与妈妈发生争辩时,她经常气急败坏地说:“你这个死丫头,就剩下一张臭嘴了。”我当时特别不服气,心想你有道理就直接讲道理啊,摆出家长的架势干什么!
多年以后,当女儿不服气地与我争辩时,我真想说出我妈当年那句话,但最后还是忍住了,强作镇定,指出她的观点有什么漏洞,用逻辑说话,让她哑口无言。
我妈还有一点不好,一生气就口不择言。我和她说过的悄悄话,都被她生气时作为讥讽我的工具了:“就你这个样子,还好意思说……”
听得我都呆住了,感觉真是把我的自尊心扔在地上,再用脚狠狠地踩上两下。后来我就不跟她说心里话了,有什么想法就写在日记里。
我爸出国那一年,我哥住校,我和妈两人生活在一起,三天两头吵架。有一天我正在看《故事报》,看得聚神会神,我妈削好一个苹果,走到我身边。
我伸手要拿,她把手往回一抽,说让我先去洗手,报纸上有油墨,不卫生。我说我手拿苹果的地方不吃,她还是不肯,非要我去洗手。我说那我不吃了,说完继续看报纸。
我妈就在旁边一直唠叨,大意是“让你洗手是对还是错?给你削好苹果让你吃有错吗?”,这是她的教育口头禅,让我们厌烦的口头禅。
即使她是对的,对的路也不止这一条啊,她不是唯一正确啊。这是她想不通的地方。
她喋喋不休地讲了至少十几分钟,在我耳边像蚊子一样嗡嗡嗡地吵死了,我看报纸也不得安生,火冒三丈,气得从她手上一把抓过苹果,往地上使劲一砸,觉得还不解气,又用脚狠狠踩了两脚。
我妈惊呆了,反应过来以后就给了我狠狠一巴掌。我顿时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,拔腿开门跑了出去。我妈担心我,紧随我下楼,奋起直追。
想象一下画面吧!一米六五的少女在前面狂奔,一米五五的中年妇女在后面紧追,感觉像警察抓小偷一样。
你说我妈既然要我先去洗手才能吃苹果,那干嘛把苹果送到我的眼前呢?应该在厨房喊我过来再对呀!
可能她预见到在厨房喊我,我不会理她的,就设想了一个美好的画面:她拿着削好的苹果在我眼前晃一晃,让我受到香甜苹果的诱惑,就会很想吃,这时她再提条件,要我先去洗手,我肯定就乖乖地去了。
结果想法很美好,现实很骨感,苹果的诱惑没有《故事报》大,导致局势没有向她设想的方向发展。如果我是我妈,在设计方案的时候会尽量想周全一点,如果这招失败了,该用哪招?这就跟打仗一样,要设计一个完美的闭环。
我跑得比我妈快,很快就把我妈甩掉了。回头看看我妈已不见踪影,我就放慢了脚步,放松了警惕。突然,一双大手像个钳子,牢牢夹住了我的一只胳膊,把我吓得魂飞魄散。
一个男人从自行车上跳下来,紧紧抓住我,让我挣扎不了。我害怕极了,大呼救命,他面容威严,一声不吭,直到我妈从后面气喘吁吁地赶过来,对他说了声“谢谢”,我才明白他是妈妈认识的熟人。
妈妈追不上我,看到了正在骑车的熟人,就拜托他前去抓住我。我妈也是慌不择路了,也不怕把她女儿吓出精神病来,后悔也来不及了。
我爸不在家的那一年,我经常和我妈起冲突,有一天夜里,我半夜醒来,听到妈妈在小声啜泣,把我惊呆了,我一直以为妈妈是无比固执、坚不可摧的,她竟然也会有软弱的一面?
我问她为什么哭,她说爸爸不在家,我又不听话,经常与她做对,她觉得很难受,就忍不住哭出来了。我是吃软不吃硬的,看到妈妈的眼泪,一下子就心软了,以后就收敛多了。
如果我是我妈妈,就多向孩子示弱,向孩子请教,激发孩子的保护欲,把孩子的能量用于提高自身能力,而不是浪费在反管教上面。
我父母在我考试前总会用很多奖励来诱惑,导致我每次考试都很紧张,觉得考试是无比重大的事件。
比如钢笔水甩到白衬衫上这件事,平时会觉得是较大的错误,考试那天会觉得这件事和考试比起来,真是太不起眼的小事了。
在这种紧张情绪下,考试发挥不好的情况占了多数,试卷发下来我父母又会很失望,让我进一步受打击。这些举动都在降低我对学习的兴趣。
如果我是我父母,就不会把奖励与孩子的成绩挂钩,考的好夸奖,考的不好也不批评,让孩子分析试卷,分数高低本身不重要,但可以透过分数找到学习的弱项,想想怎么弥补就行了。
相比我妈,我爸更不懂教育。他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,但对我们没什么耐心,很少和我们沟通。一般都是下指示、教训几句,骂几句,他认为我们水平低,和我们讲不到一起,不屑和我们耐心沟涌。
有时我太生气了,也会回骂几句,但回骂之前一般是站在门口,把大门打开,做好跑路的准备。骂过之后立刻就往外跑,在外面晃几个小时再回家。
小升初考试结束,一出考场,我爸就迫不及待地问我考得怎么样,我说作文写得不好,我爸的脸当场就拉下来了。我本来心情就不好,想得到父母的一点安慰,这下更难受了。
其实我小升初考得还不错,但成绩公布之前那段日子都很难受,我爸也没安慰我,全家的氛围都不太好。
如果我是我父母,上策是能想到孩子自己也不开心,考试前也很辛苦,现在考完了结果已定,难受也是这个结果,开心也是这个结果,不如大家都放下这件事,轻松一点。
中策是自己格局没这么大,心里难受,但表面上还是安慰孩子,让孩子好受一些。下策是自己不高兴,就要发泄出来。重要的不是孩子的感受,是自己的感受。下策是家长比较自私的做法。
我妈有时也挺让我感动的。有一次我和妈妈发生大的争执,然后我就睡觉去了,躺在床上觉得刚才我说话有点过头,心里有点后悔,怎么也睡不着。
听到妈妈悄悄走进来,把被子帮我拉好,又悄悄出去带上门。门关上的那个瞬间,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,把枕巾都沾湿了。那个时候觉得母爱真是伟大,母亲对孩子真是不记仇的。
上小学时我们每天的作业都需要父母签字。我嫌麻烦,就练习我妈的签名,练得炉火纯青,连我妈也区分不出来了。
我妈知道这件事,她认为我只是为了省事,不是为了对她隐瞒什么,所以没有反对。
我也没有辜负她的信任,有一次数学小测验竟然考了58分,这是从没有过的低分。一路上都在忐忑不安,觉得妈妈肯定会骂我。
虽然我可以不告诉她,自己签名,但我还是把卷子给她看了。我妈看了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:“没关系,下次努力就行了。”这大出我的意料,也让我感到惭愧。
后来我的数学越学越好,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。这就是鼓励、宽容的作用。我的同学知道我会模仿我妈的签字,有时考得不好不敢告诉父母,就让我帮他们签字。
这让我得意了好一阵。估计老师们都纳闷,怎么这些家长的笔迹都这么像呢?
我没有体会过我妈管教我的那种艰难,因为我女儿的青春期逆反现象不太明显。一是因为女儿的性格比我小时候要温和一点,二是因为我对她比较宽容。
她不但没上过课外学业培训班,写过课外作业,就连家庭作业也是我帮她写了一半。我为她节省时间,让她每天能多在户外玩玩,早点睡觉。
印象中她不合常理的举动有三次,都是她上初中的时候。第一次是某天我接她放学,一见面问她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,我每天都是这样问她的。
那天她眼睛一翻,恶声恶气地说“哪有那么多开心的事,你说说看你有什么开心的事。”我无缘无故被冲了一顿,真想反击回去,强忍住了。
回到家,我心平气和地告诉她,很多家长问孩子今天考试了没有?有没有认真听讲?我这么问,是为了让你每天调动自己情绪愉快的一面,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。你恶声恶气地冲我,是不是有点过分呢?她不吱声了,以后再也没有过了。
第二次是有一天她醒来,说不想去上学了,每天学得好累。我说那就不上学了,但要做好思想准备,你白天在小区里玩,有好事者会问你怎么不上学,你要能对付。
她说怕班主任不同意,我还帮她打消这个顾虑,说我帮你去办退学手续,你不用去。看我这么诚恳,她反倒犹豫了,说暂时不要了,现在还能坚持的,以后再说吧。以后她再也没提过这件事。
如果我当时反对她不去上学,她就会觉得上学是为了我而上,不想上学的念头会一直萦绕在脑海里。
我要让她知道,我不干涉她的任何选择,她做选择时不要考虑我的感受,只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就行。如果将来后悔,也不要怪罪我,自己承担后果。
家长给他们空间,他们才会认真思考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。如果她当时真的要退学,我会先帮她请假两个星期,让她先体验一下不上学的滋味。
如果她认为很好,就此不肯上学了,甚至休学一年也不肯继续上学,那大概率就算是上学,以后学习上也不会有多大的出息。所以同意她不上学,也不是错误决定。
我会花点时间,从她感兴趣的行业入手,让她在互联网上自学。只要对学习有兴趣,自学反而效率更高。
第三次是有一天她哭了,说“我知道妈妈说的很对,但我就不想照做。”我抱抱她,告诉她“我能理解你的感受。我说的只是一般情况。学习是永远学不完的,情绪不好的时候自己调节,听从内心的声音更重要。”
因为我自己一直很有童心,特别能理解孩子的想法,同时也注意培养她的耐挫能力,比如打牌下棋时不会让着她,让她从初中开始骑自行车上学,所以我女儿总的来说比较乐观开朗,耐挫性还可以,青春期的逆反现象比我当年少多了。
但我们注意了少踩父母当年的坑,同时也会无意识地挖一些新的坑给孩子,这要等孩子长大了自己去评说,我说了也不算。
再说说天赋问题。女儿从小学到高三,没有上过学业类培训班,小学和初中我还帮她写了一半的家庭作业,不是因为觉得女儿聪明,主要缘于我对三件事的思考:
一是我当年赶上了南京市第一届小学改为六年制的机遇,之前小学都是五年制,我是第一届要上六年的小学生。
多上了一年不算,五升六的那年暑假,我们学校还让我们补了一个月的课,为了一年后我们小升初的成绩能让学校脸上增光。
小升初就考语文和数学两门,满分200分。这就让我反思,就这两门课,小学多上一年,补课一个月,有多少是无用功呢?
我的学习兴趣,有多少是被这种反复训练给抹杀了的呢?学校的目标,真的和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一致吗?
二是女儿上小学时,换了几个语文老师,有的作业少,不要求默词;有的作业多,要求默词,班上的考试均分和此关系并不大,说明很多作业是白做的。
有的老师喜欢罚抄三遍课文,我帮女儿抄课文时,抄到第三遍时,脑子昏沉沉的,写了很多错字,感觉很伤头脑,很不赞同这种作业。
三是女儿做家务的天赋差一点,拧毛巾、洗衣服,看着不那么顺溜。我对旋律的敏感性差,女儿弹了七首曲子,每首各弹了十遍,我还是分不清,只要有一点点相似,我就会混淆起来。
孩子爸对英语的敏感性差,上过两次英语口语班,口语还是一塌糊涂,几乎开不了口。
改变这种状况,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经常练,而不是经常上课。要有大量的自由时间,多练,多总结。
家务多练练就熟了,旋律别人听5遍,我听30遍,也能差不多了。英语有空就练,多练就上来了。
这些天赋差的地方都是要自己有意识地去练,不是上课能弥补的。所以有天赋的不需要上补习班,没有天赋的更不应该上补习班。
文章写到最后,可能有人希望我说一说,我女儿的成绩怎么样?我现在混得怎么样?我不能说。
要是我说女儿成绩好,有人会说孩子不同,教育方法不足采信。说女儿成绩一般,又会说教育失败,教育方法不足采信。
说我现在混得蛮好,会觉得我爸妈这样对我没问题,我的感受是矫情,不足采信。说我现在混得不好,又觉得没有职业光环的加持,文章的力度瞬间减弱,不足采信。
这些可能都是与我持不同教育观点的人。观点类似的人,看这篇文章只是锦上添花,对他们的作用并不大。
真正能起到更大作用的应该是持不同教育观点的人,所以我就不多说自家的现状了。
大家就事论事,看看文中有没有可以采用的方法,如果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触动,有所启迪,那我就太欣慰了,不枉我这六小时的烧脑时间啦!
【网友投稿】
这两天看到大家聊教育各抒己见,我也心痒痒的,想凑个热闹,一起探讨。顺便也抛砖引玉,期待更多的精彩文章出现,让我们学习成长经验。
我生性豪爽、说话直接,如果有得罪人的地方,请大家包涵,不要见怪。
和很多人比起来,我的童年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幸福的。哥哥比我高三届,我小升初时他中考,我中考时他高考,所以父母盯他比较紧,对我是相对宽松的。
他们认为女孩要自信,所以父母对我夸奖也比较多。父母也不是那种传统家长制的,和我们经常说说笑笑,基本是平等的。
但因为我是那种外表大大咧咧,内心极其敏感的人,那些成长中的痛处,会在记忆中定格,所以能记得不少。
给大家说说我在青春期的叛逆事例,然后再谈谈我的看法,如果我是我的父母,怎么处理会更好。
当然,我现在已经不责怪父母了,他们那一代人很辛苦也很忙,要想倾听孩子,耐心对待孩子,前提是要有空闲时间。
我回忆这些,是为了让我们能吸取教训,避开前人踩过的这些坑。
我父母都是从农村考上来的大学生,他们认为自己没人管都能学这么好,如果有人管,应该会更有出息。
这种理念促使他们对我们兄妹管束较多,对我们的学习格外上心。特别是我爸。
以前每周只休一天,每到休息日,他会把我们俩带到他的办公室去学习,让我妈一个人在家洗全家的衣服、搞卫生、烧饭。
那时没有洗衣机,都是手洗。我妈自己上初中就住校了,对家务也不擅长,那么多家务做得累死了。每每看到隔壁夫妻周末一起忙家务,心生羡慕。
在我上初一时,我爸拼了命地学英语,得到了作为访问学者出国一年的机会,回国时可以带八大件电器。
我爸让我们每人说两件最想要的电器。我妈说洗衣机,还是洗衣机,可见我妈是恨透了手洗冬天棉袄的日子。
说到这里,还有一个笑话。因为我家用全自动洗衣机比较早,所以我没见过双缸洗衣机长什么样子。
和先生谈恋爱时第一次去他家,我指着阳台上的双缸洗衣机,好奇地问:“这是什么东西?”
我婆婆也是一个超级自信的人,带着一脸不屑:“洗衣机啊,没见过啊!”公公有点反应过来了,拉了一下婆婆的衣角,说:“人家用的是全自动洗衣机。”
我妈也想从小培养我们做点家务,我爸说“他们做得慢,有那个时间,你都做好了”。在我爸思想的影响下,我妈也对我们的学习时间看得格外紧。
我从小就比较叛逆,有点桀骜不驯,别人越想管我,我就越不服管,把精力都用在和父母的对抗上面了,争执不断。
我学习好像是为我父母学的,他们一不在身边,我就抓紧时间玩。我的智商都用在与我父母斗智斗勇上了。
我们家住在学校对面的宿舍区,父母每天吃过晚饭都喜欢去对面的校园里散步。这个时候就是我放飞自我的时候了。
他们一走,我就把电视机打开,等听到他们上楼的脚步声,赶快把电视机关了,把电视机布盖上,回到我的房间去。
结果我妈发现,电视机布被动过了,把我一顿训。下一次我就尽量照原样盖上电视机布。
没过多久,我妈又产生了疑心,她回家后摸了摸电视机的后面散热处,发现是热的,又把我骂一顿。
我再看电视的时候,就让电风扇对着电视机吹,等听到他们上楼的脚步声后,赶快把电视关了,把电风扇关了,放回原位,再把电视机布盖上,回到房间去。
没过不久,我妈又觉得不对劲了,回来以后她就打开电视,发现频道换了,不是她上次关电视时的频道。
以后我的负担就比较重了,一听到上楼声,赶快把遥控器调回到先前的频道,然后关电视,关电扇,电扇放回原位,盖上电视机的布。然后快速回到小房间。
一般都是我刚关上房间门,他们就进家了。好险!跟谍战片一样。我严重怀疑现在我的动作快,是不是因为那个时候训练出来的。
我父母不让我看小说,我就把语文书的包书皮拆下来,包在小说书的外面。我妈进房间,问我在看什么,我就把书合上,把包书皮给她看。
后来被她发现了,我就把语文书打开放在书桌上,把小说放在书桌抽屉里,抽屉拉开一小半,听到她推门进来的声音,就将身体往桌子上贴紧,这样就关上抽屉了,看上去好像一直在看桌上的语文书。这微小的身体举动,很快也被她发现了,又是一顿骂。
如果我是我父母,就不要盯着孩子的学习,有能力就提升一点孩子对学习的兴趣。没有学习兴趣,就算你在他的旁边盯着,想着他除了学习什么也干不了,他也会用发呆走神来对抗你的。
家长如果没能力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,也别把时间花在盯住孩子学习上面,让孩子的精力都花在与你对抗上面了。
有时我也想好好学习,有一次我在房间里学了整整两个小时,屁股一直没挪开椅子,这对我来说是很不容易的。
我出来上厕所时,满心希望得到我妈的夸奖。我妈在厨房忙,一看到我出来,说了一句你怎么又出来了?
这个又字,让我顿时觉得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,再也没有学习的动力了。之后对学习的兴趣更是下降。
如果我是我父母,会细心留意孩子的细小进步,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,不要老眼光看人,不要冤枉孩子。批评时要就事论事,不要说“你又这样,你总是这样”这类给孩子定性的话。
我妈心细,经常能发现我们的小错误。她性格固执,但脾气相对温和。我爸心粗,平时不怎么管我们,但脾气暴躁。
吃饭时间,我妈经常在饭桌上数落我们的不是,把小错误堆在一起说,听上去就好像这个人是十恶不赦的。听得我爸一头脑火,把我们狠狠地骂一顿,吃饭都不得安生。
我既烦我爸,也恨我妈。小学时有一次我给他们留了一张字条,大意是我要离家出走了,这个家让我失望,我永远不回来了。
盘算着爸妈下班回家的时间到了,我就出门躲在楼上。等爸妈回家以后,我悄悄下楼在门口听他们俩惊慌失措,然后互相指责,下楼分头找我。
他们慌乱的样子,让我十分解气;他们重视我的态度,让我十分受用。他们前脚刚出门,我后脚就进家门了。他们找了大半天,一无所获后失望地回到家,一看我自己回来了,很是激动。
在接下来的几天,都不会指责我了,但过不久又恢复原样了。我就再留下纸条,离家出走。后来他们习惯了,根本不出去找我了,我看这个方法不灵了,也就不再离家出走了。
我爸出国那一年,我上初二,喜欢看故事报和其他报纸,每天都看,我妈讲我也不听。开家长会时我妈就和班主任说了这件事,指望班主任纠正。
班主任和我本来就互相看不顺眼,她冤枉我做课间操时讲话,我在作文里提了这件事,她看了恼羞成怒,以后就看我不顺眼了,我也讨厌她。
我妈这一告状,她正好找到机会,讥讽了我一顿。我被不喜欢的人羞辱,当时简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。我把满腔怒气都撒到我妈身上,一回到家把我妈狠狠地骂了一顿。
如果我是我妈妈,不要跟班主任说孩子的缺点,特别是不了解的班主任。孩子的缺点,需要家长多花心思,让孩子一点点改进,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外人身上,那样也许会适得其反。
我与妈妈发生争辩时,她经常气急败坏地说:“你这个死丫头,就剩下一张臭嘴了。”我当时特别不服气,心想你有道理就直接讲道理啊,摆出家长的架势干什么!
多年以后,当女儿不服气地与我争辩时,我真想说出我妈当年那句话,但最后还是忍住了,强作镇定,指出她的观点有什么漏洞,用逻辑说话,让她哑口无言。
我妈还有一点不好,一生气就口不择言。我和她说过的悄悄话,都被她生气时作为讥讽我的工具了:“就你这个样子,还好意思说……”
听得我都呆住了,感觉真是把我的自尊心扔在地上,再用脚狠狠地踩上两下。后来我就不跟她说心里话了,有什么想法就写在日记里。
我爸出国那一年,我哥住校,我和妈两人生活在一起,三天两头吵架。有一天我正在看《故事报》,看得聚神会神,我妈削好一个苹果,走到我身边。
我伸手要拿,她把手往回一抽,说让我先去洗手,报纸上有油墨,不卫生。我说我手拿苹果的地方不吃,她还是不肯,非要我去洗手。我说那我不吃了,说完继续看报纸。
我妈就在旁边一直唠叨,大意是“让你洗手是对还是错?给你削好苹果让你吃有错吗?”,这是她的教育口头禅,让我们厌烦的口头禅。
即使她是对的,对的路也不止这一条啊,她不是唯一正确啊。这是她想不通的地方。
她喋喋不休地讲了至少十几分钟,在我耳边像蚊子一样嗡嗡嗡地吵死了,我看报纸也不得安生,火冒三丈,气得从她手上一把抓过苹果,往地上使劲一砸,觉得还不解气,又用脚狠狠踩了两脚。
我妈惊呆了,反应过来以后就给了我狠狠一巴掌。我顿时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,拔腿开门跑了出去。我妈担心我,紧随我下楼,奋起直追。
想象一下画面吧!一米六五的少女在前面狂奔,一米五五的中年妇女在后面紧追,感觉像警察抓小偷一样。
你说我妈既然要我先去洗手才能吃苹果,那干嘛把苹果送到我的眼前呢?应该在厨房喊我过来再对呀!
可能她预见到在厨房喊我,我不会理她的,就设想了一个美好的画面:她拿着削好的苹果在我眼前晃一晃,让我受到香甜苹果的诱惑,就会很想吃,这时她再提条件,要我先去洗手,我肯定就乖乖地去了。
结果想法很美好,现实很骨感,苹果的诱惑没有《故事报》大,导致局势没有向她设想的方向发展。如果我是我妈,在设计方案的时候会尽量想周全一点,如果这招失败了,该用哪招?这就跟打仗一样,要设计一个完美的闭环。
我跑得比我妈快,很快就把我妈甩掉了。回头看看我妈已不见踪影,我就放慢了脚步,放松了警惕。突然,一双大手像个钳子,牢牢夹住了我的一只胳膊,把我吓得魂飞魄散。
一个男人从自行车上跳下来,紧紧抓住我,让我挣扎不了。我害怕极了,大呼救命,他面容威严,一声不吭,直到我妈从后面气喘吁吁地赶过来,对他说了声“谢谢”,我才明白他是妈妈认识的熟人。
妈妈追不上我,看到了正在骑车的熟人,就拜托他前去抓住我。我妈也是慌不择路了,也不怕把她女儿吓出精神病来,后悔也来不及了。
我爸不在家的那一年,我经常和我妈起冲突,有一天夜里,我半夜醒来,听到妈妈在小声啜泣,把我惊呆了,我一直以为妈妈是无比固执、坚不可摧的,她竟然也会有软弱的一面?
我问她为什么哭,她说爸爸不在家,我又不听话,经常与她做对,她觉得很难受,就忍不住哭出来了。我是吃软不吃硬的,看到妈妈的眼泪,一下子就心软了,以后就收敛多了。
如果我是我妈妈,就多向孩子示弱,向孩子请教,激发孩子的保护欲,把孩子的能量用于提高自身能力,而不是浪费在反管教上面。
我父母在我考试前总会用很多奖励来诱惑,导致我每次考试都很紧张,觉得考试是无比重大的事件。
比如钢笔水甩到白衬衫上这件事,平时会觉得是较大的错误,考试那天会觉得这件事和考试比起来,真是太不起眼的小事了。
在这种紧张情绪下,考试发挥不好的情况占了多数,试卷发下来我父母又会很失望,让我进一步受打击。这些举动都在降低我对学习的兴趣。
如果我是我父母,就不会把奖励与孩子的成绩挂钩,考的好夸奖,考的不好也不批评,让孩子分析试卷,分数高低本身不重要,但可以透过分数找到学习的弱项,想想怎么弥补就行了。
相比我妈,我爸更不懂教育。他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,但对我们没什么耐心,很少和我们沟通。一般都是下指示、教训几句,骂几句,他认为我们水平低,和我们讲不到一起,不屑和我们耐心沟涌。
有时我太生气了,也会回骂几句,但回骂之前一般是站在门口,把大门打开,做好跑路的准备。骂过之后立刻就往外跑,在外面晃几个小时再回家。
小升初考试结束,一出考场,我爸就迫不及待地问我考得怎么样,我说作文写得不好,我爸的脸当场就拉下来了。我本来心情就不好,想得到父母的一点安慰,这下更难受了。
其实我小升初考得还不错,但成绩公布之前那段日子都很难受,我爸也没安慰我,全家的氛围都不太好。
如果我是我父母,上策是能想到孩子自己也不开心,考试前也很辛苦,现在考完了结果已定,难受也是这个结果,开心也是这个结果,不如大家都放下这件事,轻松一点。
中策是自己格局没这么大,心里难受,但表面上还是安慰孩子,让孩子好受一些。下策是自己不高兴,就要发泄出来。重要的不是孩子的感受,是自己的感受。下策是家长比较自私的做法。
我妈有时也挺让我感动的。有一次我和妈妈发生大的争执,然后我就睡觉去了,躺在床上觉得刚才我说话有点过头,心里有点后悔,怎么也睡不着。
听到妈妈悄悄走进来,把被子帮我拉好,又悄悄出去带上门。门关上的那个瞬间,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,把枕巾都沾湿了。那个时候觉得母爱真是伟大,母亲对孩子真是不记仇的。
上小学时我们每天的作业都需要父母签字。我嫌麻烦,就练习我妈的签名,练得炉火纯青,连我妈也区分不出来了。
我妈知道这件事,她认为我只是为了省事,不是为了对她隐瞒什么,所以没有反对。
我也没有辜负她的信任,有一次数学小测验竟然考了58分,这是从没有过的低分。一路上都在忐忑不安,觉得妈妈肯定会骂我。
虽然我可以不告诉她,自己签名,但我还是把卷子给她看了。我妈看了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:“没关系,下次努力就行了。”这大出我的意料,也让我感到惭愧。
后来我的数学越学越好,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。这就是鼓励、宽容的作用。我的同学知道我会模仿我妈的签字,有时考得不好不敢告诉父母,就让我帮他们签字。
这让我得意了好一阵。估计老师们都纳闷,怎么这些家长的笔迹都这么像呢?
我没有体会过我妈管教我的那种艰难,因为我女儿的青春期逆反现象不太明显。一是因为女儿的性格比我小时候要温和一点,二是因为我对她比较宽容。
她不但没上过课外学业培训班,写过课外作业,就连家庭作业也是我帮她写了一半。我为她节省时间,让她每天能多在户外玩玩,早点睡觉。
印象中她不合常理的举动有三次,都是她上初中的时候。第一次是某天我接她放学,一见面问她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,我每天都是这样问她的。
那天她眼睛一翻,恶声恶气地说“哪有那么多开心的事,你说说看你有什么开心的事。”我无缘无故被冲了一顿,真想反击回去,强忍住了。
回到家,我心平气和地告诉她,很多家长问孩子今天考试了没有?有没有认真听讲?我这么问,是为了让你每天调动自己情绪愉快的一面,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。你恶声恶气地冲我,是不是有点过分呢?她不吱声了,以后再也没有过了。
第二次是有一天她醒来,说不想去上学了,每天学得好累。我说那就不上学了,但要做好思想准备,你白天在小区里玩,有好事者会问你怎么不上学,你要能对付。
她说怕班主任不同意,我还帮她打消这个顾虑,说我帮你去办退学手续,你不用去。看我这么诚恳,她反倒犹豫了,说暂时不要了,现在还能坚持的,以后再说吧。以后她再也没提过这件事。
如果我当时反对她不去上学,她就会觉得上学是为了我而上,不想上学的念头会一直萦绕在脑海里。
我要让她知道,我不干涉她的任何选择,她做选择时不要考虑我的感受,只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就行。如果将来后悔,也不要怪罪我,自己承担后果。
家长给他们空间,他们才会认真思考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。如果她当时真的要退学,我会先帮她请假两个星期,让她先体验一下不上学的滋味。
如果她认为很好,就此不肯上学了,甚至休学一年也不肯继续上学,那大概率就算是上学,以后学习上也不会有多大的出息。所以同意她不上学,也不是错误决定。
我会花点时间,从她感兴趣的行业入手,让她在互联网上自学。只要对学习有兴趣,自学反而效率更高。
第三次是有一天她哭了,说“我知道妈妈说的很对,但我就不想照做。”我抱抱她,告诉她“我能理解你的感受。我说的只是一般情况。学习是永远学不完的,情绪不好的时候自己调节,听从内心的声音更重要。”
因为我自己一直很有童心,特别能理解孩子的想法,同时也注意培养她的耐挫能力,比如打牌下棋时不会让着她,让她从初中开始骑自行车上学,所以我女儿总的来说比较乐观开朗,耐挫性还可以,青春期的逆反现象比我当年少多了。
但我们注意了少踩父母当年的坑,同时也会无意识地挖一些新的坑给孩子,这要等孩子长大了自己去评说,我说了也不算。
再说说天赋问题。女儿从小学到高三,没有上过学业类培训班,小学和初中我还帮她写了一半的家庭作业,不是因为觉得女儿聪明,主要缘于我对三件事的思考:
一是我当年赶上了南京市第一届小学改为六年制的机遇,之前小学都是五年制,我是第一届要上六年的小学生。
多上了一年不算,五升六的那年暑假,我们学校还让我们补了一个月的课,为了一年后我们小升初的成绩能让学校脸上增光。
小升初就考语文和数学两门,满分200分。这就让我反思,就这两门课,小学多上一年,补课一个月,有多少是无用功呢?
我的学习兴趣,有多少是被这种反复训练给抹杀了的呢?学校的目标,真的和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一致吗?
二是女儿上小学时,换了几个语文老师,有的作业少,不要求默词;有的作业多,要求默词,班上的考试均分和此关系并不大,说明很多作业是白做的。
有的老师喜欢罚抄三遍课文,我帮女儿抄课文时,抄到第三遍时,脑子昏沉沉的,写了很多错字,感觉很伤头脑,很不赞同这种作业。
三是女儿做家务的天赋差一点,拧毛巾、洗衣服,看着不那么顺溜。我对旋律的敏感性差,女儿弹了七首曲子,每首各弹了十遍,我还是分不清,只要有一点点相似,我就会混淆起来。
孩子爸对英语的敏感性差,上过两次英语口语班,口语还是一塌糊涂,几乎开不了口。
改变这种状况,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经常练,而不是经常上课。要有大量的自由时间,多练,多总结。
家务多练练就熟了,旋律别人听5遍,我听30遍,也能差不多了。英语有空就练,多练就上来了。
这些天赋差的地方都是要自己有意识地去练,不是上课能弥补的。所以有天赋的不需要上补习班,没有天赋的更不应该上补习班。
文章写到最后,可能有人希望我说一说,我女儿的成绩怎么样?我现在混得怎么样?我不能说。
要是我说女儿成绩好,有人会说孩子不同,教育方法不足采信。说女儿成绩一般,又会说教育失败,教育方法不足采信。
说我现在混得蛮好,会觉得我爸妈这样对我没问题,我的感受是矫情,不足采信。说我现在混得不好,又觉得没有职业光环的加持,文章的力度瞬间减弱,不足采信。
这些可能都是与我持不同教育观点的人。观点类似的人,看这篇文章只是锦上添花,对他们的作用并不大。
真正能起到更大作用的应该是持不同教育观点的人,所以我就不多说自家的现状了。
大家就事论事,看看文中有没有可以采用的方法,如果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触动,有所启迪,那我就太欣慰了,不枉我这六小时的烧脑时间啦!
其它帖子
- 扫描电镜系列产品,看..
点击:6 / 回复:0
- 说说伺候老人这种事
点击:125 / 回复:0
- 在接受和无奈中忍耐
点击:38 / 回复:0
- 有个小困惑,是我太苛..
点击:41 / 回复:0
- 聊聊找女婿这事吧
点击:53 / 回复:0
- 双职工家庭现状
点击:65 / 回复:0
- 关于孩子
点击:44 / 回复:0
- 遥不可及的母爱
点击:34 / 回复:0
- 求助帖:关于孩子上学
点击:32 / 回复:0
- 聊聊关于生娃的事
点击:63 / 回复:0